2022武汉双年展:与世界艺术共振,体会中国文化情怀,感受浓郁武汉特色

发布时间:2022-12-29      来源:长江日报            浏览人数:21063人次

  2022武汉双年展

  以“艺以通衢”为主题

  武汉美术馆(琴台馆)展出其中的

  “文化样态”“城市形态”“创新动态”三个专题

  展馆之美惊艳观众

  琴台馆作为国内最大的清水混凝土单体建筑,内部空间巨大,走进馆内,超过23米的空高、巨幅的展墙,立即将观者带入艺术殿堂的庄严氛围。

  武汉美术馆馆长陈勇劲介绍,琴台馆强调人与自然、艺术的互动,外形具有标识度,又地处月湖之畔,展现了中国人乐山乐水的性格。美术馆内部与外部的无缝对接,是通过3个通向户外的露台来实现的,观众可以站在露台欣赏风景,也可行走于户外充满未来感的“白色梯田”,“非常具有亲和力”。

  从事建筑相关工作的吴梦诗是首批可以同时感受到新馆与大展之美的“幸运儿”之一。她告诉记者,早就知道美术馆非常美,但真正走进来,还是觉得惊艳,“先是大面灰色的墙体,让人被宁静的氛围折报,环视四周,展出的当代作品又很绚烂,这种碰撞非常有意思。”

  琴台馆内还有文创展示区、咖啡区、图书阅览室、冷餐区、艺术品商店,记者看到,现场已有观众开始打卡“琴台馆”的第一杯咖啡,也有人在A展厅上到二楼的网红纯黑旋转楼梯上美美地拍张照。

  与世界艺术共振

  2022武汉双年展“文化样态”专题策展人、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邵晓峰出席了双年展开幕式。他表示,2022武汉双年展以“美”为媒,邀约遍及61个国家的116个“武汉国际友好城市”和“武汉国际友好交流城市”的当代艺术作品及优秀艺术家参展,开创了国内双年展国际作品参展新形式,和世界艺术发生共振。

  在展览现场,观众可以欣赏到日本艺术家北冈明佳的视错觉图像《秋色沼泽》、澳大利亚艺术家亚当塞拜尔彩色有声视频《感受热》、摄影作品《情急之下》等,这些作品聚焦于全球各地当代艺术家响应和参与新一代科技革命,探索新人类经验的生动实践,十分“烧脑”,却充满新奇趣。  

  1991年出生于武汉的沈京京,现在英国创意艺术大学进行博士研究,其参展作品《奇点》结合了三维扫描、虚拟现实和沉浸式声音设计,曾获“亚洲数字艺术大奖”。她告诉记者,“从8月开始我就远程跟国内的工作人员进行布展沟通,只为了更好地在家乡舞台上呈现自己的作品”。

  体会中国文化情怀

  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和情怀,是2022武汉双年展的特色之一。邵晓峰告诉记者,本届双年展可以看到很多作品运用了新的技术手段、视觉语言,来表达艺术家对当下对中国对武汉文化的认识,有影像、装置、沉浸式互动式等各种类型,哪怕是传统艺术形式,面貌也是创新的。   

  吴为山的雕塑《使命》,是艺术家对中国和这个时代进行记录与弘扬的作品,体现了伟大的抗疫精神,这次也在武汉双年展展出。

  冬奥会开幕式视效总监王志鸥带来的装置艺术作品,由巨大的山体空间和LED屏幕组成,LED屏显示的是长江西陵峡口的壮阔景色,“以人为的动态打破自然的娴静,表达自然与艺术和科技的碰撞”。

  感受浓郁武汉特色

  在观展现场,记者也感受到了浓郁的武汉特色。

  艺术家燕柏彤的《武汉之水见世界》,是和武汉本土产生最大互动的艺术作品,为武汉量身定制。这幅作品邀请了15个国家5000多个小朋友以及周韶华等著名艺术家。观众点击现场屏幕上的作者名字,其作品就在大屏幕上显示。当这些作品在屏幕上播放时,地面就有水滴、涟漪出现。“观众在凌波微步中,看见全世界的艺术”,这是艺术家燕柏彤创作这幅沉浸式艺术作品的初衷,“在200多平方米的沉浸式立体空间中,观众在徜徉、欣赏,一起探讨未来以及未来的武汉是什么样子的” 。

  观众还能欣赏到武汉美术馆珍藏的部分武汉老照片,并从城市规划师黄焕的摄影作品《渐行渐远的轮渡 忽冷忽热的单车》中,看到武汉这座城市的变迁;从李津的《过早册页》领略武汉独有的早餐文化。


地址:武汉市解放公园路44号

电话:027-82605800/82624796

传真:027-82624796

武汉文联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