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燕鸣长篇小说《倾城》研讨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5-08-28            浏览人数:1409人次

826日上午,由湖北省作协、武汉作协联合举办的姜燕鸣长篇小说《倾城》研讨会召开。武汉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吕兵主持会议。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梁必文,副主席樊星,原副主席刘益善,省作协理论研究室主任韩永明,武汉作协副主席王新民,武汉市文联副秘书长、武汉作协秘书长李鲁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又平,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教授李俊国,《湖北日报》东湖副刊主编熊唤军等近30人出席会议。

        我省作家姜燕鸣的长篇小说《倾城》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原创长篇小说丛书之一,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是首部以1938年的汉口为历史大背景的长篇小说。作品在还原真实历史的基础上构建故事,通过徐瑷、罗佳莉、宋香菊、龚云素四位女性命运的走向,渐次展开波澜壮阔的重大历史事件:难民大迁徙、武汉空战、献金运动、武汉大会战、中山舰沉没、武汉沦陷、宜昌“敦刻尔克”大撤退等,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生动鲜活地再现了作为全国抗战中心的武汉,当时的时代风貌和社会生活图景。

会上,姜燕鸣介绍了该作品的创作初衷和经过,她说,1938年的武汉,作为战时首都,是中国抗战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段历史已渐渐被人遗忘,即使是武汉人,也知之寥寥。以1938年武汉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作品,几乎是空白,而对当时整个城市的生活状况更是少有涉及。

 与会专家学者纷纷从不同角度对《倾城》进行了解读。大家以为,《倾城》道出了时代剧变中小人物的抗争,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却暗藏波澜,塑造的四位女性也是各有特点、性格分明,让人读后印象深刻。在很多文学作品里,武汉是个市民气很重的城市,只有码头文化,虽是写战争,《倾城》却一改抗战文学的悲壮凝重,将抗战写出生活气息,呈现了老汉口风情洋气、浪漫多情的一面。

     与会学者还就姜燕鸣的“老汉口”系列创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希望她创作出更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地址:武汉市解放公园路44号

电话:027-82605800/82624796

传真:027-82624796

武汉文联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