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摇篮的手,摇动了世界,摇醒了东方睡狮,摇来了中华崛起。”8月27日-29日晚,讲述二十世纪传奇女性、“小脚母亲”葛健豪传奇人生的武汉京剧《母亲》在天津武清影剧院亮相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作为湖北省唯一入选剧目参与我国舞台艺术领域的政府最高奖文华奖的角逐,主演刘子微同时参评文华表演奖。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母亲形象
百年前,一位小脚老太从湖南深山走向海外,带领儿孙追求光明,毛泽东为她写下“老妇人,新妇道;儿英烈,女英雄”的挽联。这位伟大女性,就是培养了蔡和森、向警予、蔡畅、李富春等我党早期领导人的“革命母亲”葛健豪。
《母亲》剧照 武汉京剧院提供
以葛健豪为人物原型创作的京剧《母亲》,由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出品,武汉京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创作演出,湖北省京剧院、武汉爱乐乐团、江汉大学、武汉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演出。由著名剧作家赵瑞泰编剧,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得主、国家一级演员刘子微主演。全剧再现了葛健豪为寻求光明,全剧再现了葛健豪为寻求光明,迈着一双小脚携儿带女奋斗行走的人生轨迹,成功塑造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民主革命艰难转折中,极具划时代意义的中国母亲的典型形象。
被誉为“党旗后的母亲”,葛健豪的故事并不为大众熟知,但这并未阻碍天津观众对她迅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第一场“休夫”,葛健豪拖儿带女来到上海,却发现丈夫另娶他人,她要做“天下休夫第一人”的霸气和胆识,引爆全场掌声。“求学”一折,小脚老太为上学不惜跳绳证明自己,观众不仅看到了葛健豪的决心,也看清了演员刘子微裙摆下的一双小脚:“原来这就是跷功,踩着跷还能跳绳,不容易!”向警予牺牲,葛健豪江边寻女,一双小脚跑出疾疾如风的圆场,与蔡和森母子重逢,葛健豪俯下身给儿子穿上亲手做的鞋,刘子微和王墨的大段对唱有对亲人的不舍,更有为革命的坚定,台下观众也被他们的亲情和大义感染。当葛健豪得知蔡和森死讯,抱着为儿子做好的九双鞋颓然跪地,一声声“儿啊”唱到肝肠寸断。掌声中,不少观众潸然泪下。
《母亲》剧照 武汉京剧院提供
开放眼光吸纳交响乐等多种表现手法
该剧在遵循京剧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守正创新的探索,主演刘子微在剧中的表演不仅跨越了青衣、老旦的行当,更以京剧舞台上少见的跷功,演活了“小脚老太”的形象。主创团队还用开放的眼光吸纳了交响乐、歌剧、话剧、舞蹈以及多媒体的表现手法,让《母亲》的舞台充满现代的艺术美感。游行场景中,高耸的铁塔逐渐倾斜,漫天飞舞的传单彰显着革命浪潮的力量;向警予被捕牺牲时,灯光在舞台上织出一张大网将她紧紧包围,血色线条倾泻而下染红整个天幕;剧终时,葛健豪步履蹒跚却又坚定地向着黑暗中的一点光明走去,再回首处,风起云涌万山红遍,感人至深又诗意盎然。
京剧《母亲》自2021年3月首演以来,广受专家、观众好评,也不断打磨、提升。2021年6月,该剧作为武汉市唯一剧目,入选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2021年9月,该剧在第四届湖北艺术节上斩获“楚天文华大奖”;2021年10月,该剧入选第九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展演,并作为开幕剧目亮相在武汉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获得巨大反响。今年5月至6月,该剧以小剧场形式在天一戏院演出近20场,以近距离、沉浸式的体验为观众带来全新的感受。
这次在天津的演出,蔡家后人、李特特的儿子李勇,也带着家人前来观看。小时候常听外婆蔡畅讲起葛健豪,李勇看这部剧的过程中一直很激动,他说“作为葛健豪的后人,我非常感谢武汉京剧院,希望这部剧能让更多年轻观众看到,传承革命前辈的信念和精神境界。”
【主创心得】
四十年挖一口井,挖一辈子也值得
《母亲》的编剧赵瑞泰和蔡家后人的交往长达44年。1978年,赵瑞泰编剧的话剧《向警予》由武汉话剧院首演,他与蔡和森、向警予的儿女蔡博、蔡妮相识,并成为亲如家人的朋友。40多年来,赵瑞泰翻阅了1000多万字的党史资料,先后6次去湖南双峰采风,创作了6部与蔡氏家族相关的作品,其中《母亲》更有话剧、京剧多个版本。“别人说我是四十年挖了这一口井,挖一辈子也值得。”
摇摇晃晃的感觉让我理解了她
百年前的硝烟战火,是出生于和平年代的刘子微没有亲身经历过的。“虽然我同为人母,但一开始找不到人物,到了快要彩排的时候,导演说要不你把脚上的跷拿掉,因为踩跷全程重量在腰上,地毯又软,让人走起来摇摇晃晃的。但没想到正是这个摇摇晃晃的感觉,让我理解了葛健豪行走在那个时代,颤颤巍巍却又意志坚定的心理,找到了演这个人物的感觉。”
为了更了解葛健豪的生平,刘子微与剧组主创前往双峰县采风。“我们先坐火车,再坐汽车,再走山路,参观了当地的纪念馆。我想着一百年前,这位小脚老太太是怎么从大山中一步步走出来的,戏里那么多送走儿子的情节,又是怎么在这里发生的,愈发能感受到母爱的朴实和伟大,以及她身上那种无怨无悔的精神。”
原来戏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出处
今年6月,《母亲》剧组再次前往湖南双峰县采风。前往葛健豪故居的路,有一段数百米的乡间小道,蜿蜒曲折仅可一人通行。扮演向警予、蔡畅的青年演员邱璇、刘思秀走在小路上,纷纷感叹:“一百多年前,一个小脚老太太要从这样的路上走到上海,走到法国,那得多难啊!”在蔡和森、蔡畅的故居里,青年演员们找到蔡家兄妹各自的起居场景,找不同人物的感觉。天井里的绣架,蔡畅房间里的书桌,都让他们感叹:“原来戏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出处。”在蔡和森纪念馆,青年演员们在展厅里找到了蔡和森对中国共产党的论述,那也是剧中非常重要的一段台词:“现在我们明白了,这段话对早期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有多重要。来到这片红色的土地,感觉离人物更近了。”
在剧中扮演蔡和森的青年演员王墨说,因为出演这部剧,自己也在走近人物的过程中重温了这段红色的历史,更感受到了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这不仅是对京剧艺术的传承,也是对革命先烈精神的传承。”
《母亲》剧照 武汉京剧院提供
【评论家言】
《母亲》的探索具有示范价值
京剧《母亲》坚持守正创新,既注重彰显京剧艺术本体的审美优势,又注重借鉴化用话剧、歌剧乃至影视艺术的成功经验,使传统京剧博采众长,增加时尚元素,以吸引更多的青少年观众,从而给京剧舞台带来一股新风,使《母亲》成为一部确有浓郁创新意味的新京剧。
主演刘子微曾出色运用“跷功”于2005年凭借《三寸金莲》一举夺得梅花奖;17年后,她以青衣跨行老旦,用心、用情、用功,再度凭借出众的“跷功”塑造了“小脚母亲”葛健豪的形象。这种化传统京剧表演技巧和程式于现代京剧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京剧技巧和程式守正创新史上,留下具有示范价值的一页。
——仲呈祥(著名文艺评论家、原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
长江日报相关报道
京剧《母亲》在题材原型、艺术形象和舞台表达上,用独特的“这一个”,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对于“新妇道”的张扬。全剧选取葛健豪人生履历的片段瞬间,以鲜明的形象特征,在三十多年中国现代革命历程的铺陈中,用京剧的美学印象与视听印象做了突出的印象主义式的呈现。舞台二度创作在保持京剧皮黄声腔的传统韵味基础上,做了大胆的现代处理,其间不但有歌队在每一场中的间离宣叙,有舞队在戏曲表演中进行舞剧化的表达,投影技术更为戏曲场面营造出超越生活现实的浪漫气质。这种用京剧与时尚艺术相互交织、彼此对话的戏剧手法,让京剧在现代舞台上显得新颖、时尚而个性依然。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子微用传统“跷功”和京剧唱念做表等功法技艺,饱满酣畅地完成了葛健豪三十多年的生命跨越,让“葛健豪”迥异于中国戏曲所塑造的母亲形象。
——王馗(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戏曲学会会长)
不同于以往同类题材里惯于舍弃自我的“母亲”,葛健豪始终与革命、与儿女一起共成长。编剧赵瑞泰没有走惯用的写“对敌斗争”的路径,而是围绕蔡门一家人之间的性格冲突来展开叙事,这让葛健豪这个卓尔不群的人物特质得到了更深入的艺术开掘,成就了同类题材、同类人物中的“独一份”的葛健豪形象。
剧中人物的时间跨度经历了三十多年,“葛健豪”从小脚女人变成了小脚老太婆,刘子微将颇具难度的传统跷功一以贯之,飘逸浪漫同时又有刚健之美。她的表演状态既向观众呈现出一个鲜见的浪漫主义母亲,也通过表演上的细节处理,让葛健豪这一角色在浪漫之外脚踏实地,体现出了人物身上的一股子蛮劲、倔劲、杠劲、韧劲,更充满了心劲。
——国家一级编剧、湖北省剧协原副主席、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副会长胡应明
地址:武汉市解放公园路44号
电话:027-82605800/82624796
传真:027-82624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