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书反映中国非遗全貌
文/ 宗荷
广布中华大地的无数民间传说,古琴、十二木卡姆等音乐,京西太平鼓、徽州板凳龙等舞蹈,绕梁三日的昆曲、东北二人转等戏剧,吴桥杂技、陈氏太极拳等体育、游艺与杂技,杨柳青木版年画、寿山石雕等美术,宜兴紫砂、景德镇陶瓷等技艺,仁心济世的传统医药,春节、壮族三月三、农历二十四节气等民俗……如珠如玉、不胜枚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保护、继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代人的使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近日,我国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工具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由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出版发行。该书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并获2020年国家出版基金支持。
《大辞典》由文化学者王文章担任主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参与组织工作,近580位非遗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员撰稿,历时6年完成。全书共320余万字、收录辞条6636条,正文分为基础理论、制度机制、实践活动、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5个部分。
中国自古就有保护文化遗产的传统,文学史上记录整理古代民歌、乐歌和祭歌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是明证。新中国把中华优秀文化遗产保护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进入21世纪,以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为开端,以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标志,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实践,在非遗保护领域得到拓展、深化和丰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现代意义上的非遗保护工作不断走向注重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的依法保护阶段。
《大辞典》的编纂立足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框架和学科建设视角,系统阐释中国非遗及其保护实践所涉基本理论;重视话语体系的建设,对收录的非遗领域名词、术语体系进行学术规范并给予科学阐释;追求专业性、实用性,凸显知识密集、检索方便的特点,内容上有机统一、形式上统一规范、语言上科学准确,以适应非遗保护领域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的学习、参考和研究需要。
《大辞典》较全面、客观地反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体面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非遗保护的实践经验、理论探索和突出成就,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乃至文化遗产学这类新兴学科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学术基础。
武汉非遗知多少
截至今年6月,武汉拥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16项,拥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08人,各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7个,省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4个。
武汉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张露文说,《大辞典》的编纂对非遗保护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目前武汉民间文艺家协会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非遗传承采录和资料的搜集、整理、保存。
张露文介绍,武汉民间文艺家协会是武汉市文联业务主管社团,协会民间工艺包含玉雕、木雕、竹雕、叶雕、皮雕、印纽篆刻、漆器、瓶内画、瓷板画、汉绣、纸艺、舞龙、舞狮、威风锣鼓、皮影、独玄琴等等六十多个民间艺术类别。协会有非遗传承人46人,其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3名人,省级非遗传承人18人。“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尽最大努力把武汉丰富多样的非遗文化保护好、传承好。”
国家非遗汉绣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黄春萍创作的汉绣作品
吉庆民俗街是武汉市文联红色文艺轻骑兵民间文艺小分队非遗传承展示基地,2022年3月,由武汉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的风筝、面塑、泥塑、木雕、剪纸、葫芦烙画、核雕、微型家具、皮影、糖画、吹糖、软陶、铁艺、毛线编织、中国结、香包、漫画肖像、糖葫芦、猫猫鞋、丝网花20个项目展示展演活动在吉庆民俗街举行。省市区领导在吉庆街调研非遗项目时,夸奖市文联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为老师们点赞,并鼓动非遗作者们把吉庆民俗街坚守好。“截至目前为止,今年我们已经完成了六十多场红色文艺轻骑兵下基层活动。”张露文欣慰地说。
武汉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的传统文化传承活动
地址:武汉市解放公园路44号
电话:027-82605800/82624796
传真:027-82624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