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汉上书坛名家,一起走进《周永基的艺术人生》

发布时间:2024-07-16            浏览人数:3690人次

追忆前贤,传承经典。7月15日,《周永基的艺术人生》首发式暨学术对话会在武汉市文联“文艺沙龙”空间举行,省市书法家、文史专家、周永基生前好友等齐聚一堂,回眸武汉书坛名家周永基艺术人生。此次活动为“英雄城市 笔墨生辉”2024首届武汉书法季之“汉上书风”系列活动之一,集中研究、整理、传播周永基的书法艺术,赓续武汉文脉。

周永基(1934—2002)为当代著名书法家,曾任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武汉书协副主席、武汉书协名誉主席,武汉市文史馆馆员,他长期主持武汉书法展览、书学研究等工作,为湖北、武汉书法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嘉宾观看周永基艺术人生的专题片。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电脑字体尚未普及的年代里,周永基做设计、做海报、写榜书、写招牌,“永基体”书法风靡一时,是武汉这座城市文化艺术史上的珍贵记忆。名冠天下的豆皮大王“老通城”、历史厚重的百年老店“汪玉霞”、誉满江城的工艺店“华光工艺品商店(中心)”等牌匾,都出自周永基之手。据统计,由周永基书写的招牌,当时已经破万,由其书写的字幅已超过十万字。这些数以万计的书体俊朗、法度严谨、颇具神韵的牌匾,遍布江城大大小小的商业街以及景区。于是人们就给了他一个“招牌大王”的雅号,并将他的招牌书体亲切地称作“永基体”,这在湖北乃至全国都是一种极少有的特殊的文化现象。人才培养方面,周永基德艺双馨,宽厚仁慈,严于教子,热心传艺,大力培养书法青年队伍,为武汉书法的发展储备了一批优秀的人才队伍。

地域书风的文脉中,既要有历史的文化内涵,又要有现实的人文故事;既要注重梳理抢救传统书学的文化遗产,又要关注当代书坛的翰墨人物和事件。《周永基的艺术人生》为“武汉书法名家研究工程系列成果之一”,该工程旨在深入挖掘、整理、研究体现汉上书风内涵的名家,进一步丰满武汉当代书法史。《周永基的艺术人生》汇集了周永基创作的书法作品、广告设计、题匾题字、书信手札等作品,收录了友人同道、书法评论家的纪念文章和评论文章,并抢救性地记录、采访了一些人对周永基的回忆,生动地再现了周永基在书法创作、生活、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的情景,深度还原出一位可亲、可敬、可颂的德艺双馨艺术家形象。

“周永基先生是我的前辈、老师、好友,我们这一代人都深厚周先生启发、帮助、教诲。”武汉书法家协会顾问张少华说,周永基一生钟情艺术,深入传统,深入社会,深入当下,为湖北、为武汉的书法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湖北省书协副主席、湖北省书法院副院长樊利杰表示,“周永基的艺术人生是灿烂的,是丰满的,是绵延长久的,这本书的出版,开启了武汉书法名家研究工程,必将成为当代武汉书法史研究的重要史料。”

《周永基的艺术人生》内页。

活动现场,何祚欢、刘永泽、陈元生、张天弓等艺术家、书法家和周永基的生前好友围绕“时代、艺术与趣味:周永基的情怀”“城市文脉传统与书法:周永基的艺术”主题进行学术对话,从各个角度和维度追忆了与周永基的交往、周永基的书法成就。学术对话嘉宾高度评价了周永基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艺术人生,何祚欢评价周永基是一个极具趣味的人,总是希望多一些人关心书法这个行当。刘永泽认为,周永基是一位向上向善的书法家,他有慈善情怀、有爱心而又热心公益事业。陈元生表示,周永基有着高尚的人品、精湛的艺品、绝美的酒品,他坚韧不拔创作态度、无私奉献的文化精神,让人学习和尊重。张天弓评价周永基的书法呈现出碑帖兼融、崇尚自然、书风多样、书画同体、雅俗共赏等方面风格,作品弥足珍贵。


地址:武汉市解放公园路44号

电话:027-82605800/82624796

传真:027-82624796

武汉文联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