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城市 文学先锋 | 文学汉军:用好武汉元素,讲好武汉故事

发布时间:2023-11-10            浏览人数:216人次

白云黄鹤,文脉江城。文学,为前行者掌灯,为后继者领航。持续一个月的“英雄城市 文学先锋”2023武汉文学季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近日,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了参加2023武汉文学季“山乡巨变 文学攀登”活动单元武汉市第21届长篇小说笔会的10余名武汉本地作家,看“文学汉军”如何勇攀新时代文学高峰。

繁荣发展

文学为武汉气质写下生动注脚

武汉市第21届长篇小说笔会开班式。  记者周根  摄

近年来,广大武汉作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情用功创作精品,因地制宜开展特色文学活动,文学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文学汉军保持全国第一方阵,领军人物享誉全国。武汉市作协副主席黄春华表示,武汉有池莉、刘醒龙、李修文、张执浩、舒飞廉等一批优秀作家在小说、诗歌、散文等领域闪闪发光,儿童文学在全国也有一定地位。

武汉传媒学院副教授邹超颖是冰心儿童文学奖获得者,她认为,武汉文学活动风生水起,辐射范围广泛,公共诗歌空间、朗读亭等设施让武汉诗意盎然,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位市民。

“文学武汉城市精神气质写下了生动注脚。”东西湖区作协副主席刘怀远说,“武汉在中国文学当代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学传统悠久、作家队伍庞大,一批重量级的作家起到了引领作用。”

“武汉作家层出不穷,文艺创作作品题材丰富。此次武汉文学季是对武汉文学的一次总结,同时也能调动、影响更多人热爱文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肖静曾为创作《连云山的铃声》多次赴湖南岳阳平江县采风,她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说:“人要有梦想、理想,这样生活会更丰富,你的人生也会因此被点亮。”

早在2005年,黄陂区作协副主席邓运华就创办了《人文前川》,一直持续至今,为黄陂当地文学创作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助力地域文化发展。在邓运华看来,武汉的文学充盈着武汉精神的敢为人先,全国主要的文学阵地上都有武汉文学作家和作品的身影,起到引领作用,武汉各级文学组织和队伍营造了良好的文艺氛围。

记者发现,此次参加笔会的有多名儿童文学作家。武汉是儿童文学重镇,已经形成了一支实力非常雄厚的创作队伍,作家群体呈现出多代同堂的格局。这批儿童文学作家坚持启蒙和教育的立场,强调作品思想内涵。从18岁开始从事业余爱好写作,武汉市作协签约作家赵卷卷(本名赵俊辉)最近几年开始主要着墨于儿童小说。在他看来,武汉的儿童文学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并呈现逐步上升的势头,创作梯队比较鲜明,成果比较突出。赵卷卷目前即将出版的两部小说都聚焦传统文化、传统手艺人,用儿童的视角去讲述他们平凡的人生与不平凡的精神。

“武汉的儿童文学繁荣发展,有一大批优秀作家创作出多部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作品。同时,在小说、报告文学领域皆有作家在全国闻名遐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年军说。

扎根大地

到广阔的生活原野尽情耕耘

作家在黄陂木兰花乡实地采风。  记者周根  摄

深入生活在现当代中国文学中得到自觉的提倡和实践。武汉作家深切地体会新时代作家应到广阔的生活原野中去尽情耕耘,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

邓运华表示,武汉文学的影响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城市吸引力,进一步挖掘和宣传武汉,让更多的人来重视它、热爱它、提升它。在这个过程中,作家要走出书斋,深入到群众当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生动鲜活的素材和细节,使文学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要将作品写在大地上,只有多读书,走进生活才能写出好的作品。”知名儿童文学作家伍剑是老汉阳人,他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武汉。其小说具有浓郁的楚风汉韵特色,《西大街》《焗瓷》《九岁红》《窑变》等系列作品里有西大街留下印记的手艺人,也有汉阳的街头小景,反映着汉阳历史文学的面貌。伍剑呼吁:“武汉的作家要立足本地,为时代立传,发展汉派文学,展现武汉地域文化。”

“我的作品都是有感而发,从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着笔,追求一份‘纯真’。”黄陂媳妇李永芬是黄陂区民俗文化研究会会长,从江苏到武汉,她从报纸上的小豆腐块到对杂志、书籍进行编撰。三十余年的时间,她用脚步丈量着这片土地,用手中的笔描绘出黄陂的好山好水、风土人情。

如何通过文学的形式反映城市的生活、品位和历史,是黄陂区文联主席任茂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蔡甸乡挂职时,任茂华出版了小说集《海阔天空》,在黄陂李集街道体验生活,创作了散文集《湖光山色》深入村庄、走进村民去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人文历史。她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表示:“写作不能闭门造车,不能脱离社会实际,需要富有生活气息,充盈时代气息。”

立足时代

打开讲好武汉故事的新视野

文学主题与历史主题、时代主题紧密相连。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作家都是深刻地揭示时代的特征和在这个时代中人民的充沛情感,以此激发读者的强烈共鸣。

“一个城市、一家企业都要有文学的氛围和园地。”钟钢是武钢内部的文学期刊《武钢文艺》杂志主编,他表示,“文学拥有以文化人的力量,是向上的力量,可以温暖人心。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以形象去打动人。而这个形象应当是带着时代的特点或者时代的精神的。”在近年文学创作中,现实题材书写的繁荣兴盛成为武汉文学一道耀眼的风景。钟钢提出,希望涌现更多着眼武汉城市特点的浓厚“汉味”作品,“用好武汉元素,讲好武汉故事,抒写武汉情怀,弘扬武汉精神,凸显武汉特色”。同时,他期待武汉文学可以打破公认的规范与传统,不断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而在刘怀远看来,“武汉是武汉历史文化名城,新时代文学创作应该不局限于书写当下,也包括我们站在今天,回眸历史、回望过去,更好的书写我们人类历史上的一些大的事件或者一些小的人物,因为小人物是创造大历史”。

邹超颖感慨:“中国上下五千年,好的作品浩如烟海,很长一段时间我曾思考我为什么要写作,我想文学作品只有立足当下,紧扣时代,我的地域、我的时代背景就会造就独一无二的作品。”

黄陂不仅是旅游发展强区,还是武汉文化大区,其中“二程文化”就是黄陂一张靓丽名片。黄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裴高才作为土生土长的黄陂人,致力于书写黄陂名人、黄陂文化。经过十余年在海内外广采博览,曾先后在武汉长篇小说笔会创作了《理学双凤》《程颢程颐传》两部关于二程的传记小说,此次笔会杀青的《二程传》即将面向广大读者。“二程理学八个世纪、列为官方哲学七个世纪,如今仍可从中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裴高才表示,乡村振兴的根本是文化振兴,“二程文化”在今天仍有它的时代价值。

“在这里读书、工作和生活,我对这块土地除了熟悉,还有故事、有感情、有创作欲望。”蔡甸区文联主席高池一直扎根武汉蔡甸,他说自己不喜欢故事的高大上和人物的高大全,理想的人物是能独立在作品之外留存于人们心中。高池创作的大多是十分接地气的鲜活内容、奇特故事。从《新闻科长》写时代转型期基层干部的心态、农民的面貌,到《躲水台》真实展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初心守望和使命担当;再到《姑姑的七肖大湾》写“星火燎原”的故事……高池认为,作家的创作要跟时代走,不回避时代,聚焦于每个个体的变化。“勇于面对新时代的各种变化,近距离去观察、去创作。以人民为中心,反映新时代、新乡土。新时代武汉乡土文学创作呼唤更多精品力作,以此呈现丰富多彩的新乡土面貌。”


地址:武汉市解放公园路44号

电话:027-82605800/82624796

传真:027-82624796

武汉文联微博